两会媒体聚焦丨他们积极建言献策,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招商智慧”
在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来自招商局集团的三位全国人大代表——辽港集团首席执行官王志贤,招商局资本董事李引泉,招商港口副总经理、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彬积极建言献策,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他们的建议聚焦港口高质量发展、金融创新、绿色转型等,受到媒体广泛关注,以下为部分报道汇编。
王志贤: 深化发展“一单制”“一箱制”让物流更畅通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结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打通‘筋络’,才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畅通经济循环。”作为一名从业30余年的老港口人,全国人大代表、辽港集团首席执行官王志贤对物流领域有着深刻的见解
自2022年履新辽港集团以来,王志贤致力于推进港口发展与国家战略相衔接、与区域战略相融合。“我们将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东北海陆大通道作为中心工作。”王志贤表示,以港口为核心的物流通道建设,带动了大连口岸蓬勃发展。
往年,王志贤的建议大多围绕港口和航道建设展开,今年他的关注点聚焦到“一单制”和“一箱制”上。他认为,深化“一单制”“一箱制”发展,是畅通物流“筋络”的关键。他提到,过去5年,与辽港集团合作紧密的地中海航运,已在辽港集团陆续开通地中海西、越泰、印尼等多条外贸航线,并相继推出沈阳—大连、长春—大连等5个覆盖东北主要节点城市、以大连港为海陆衔接枢纽的海铁联运“一单制”产品。
“辽港集团海铁联运经验丰富,港口枢纽地位稳固,东北地区铁路站点、线路网络发达,发展以港口为核心的综合物流业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王志贤表示,在此基础上,“一单制”“一箱制”深化发展,成为综合运输结构更优、全程物流效率更高的新范式。
辽港集团利用东北地区发达的铁路网络,以中欧班列和海铁联运为纽带,逐步构建起以大连为枢纽、东至日韩、西抵欧洲、南至东南亚的东北海陆大通道。2024年,辽港集团海铁联运量同比增长11.6%,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一单制”“一箱制”模式开展的业务。
“然而,目前多式联运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经过一年来的调研,王志贤发现,各种运输方式仍应用单一运输方式的法律法规,多式联运提单的物权属性尚未得到清晰界定;不同运输方式在货类品名、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差异显著,极大影响了转运效率;铁路、港口、航运企业等主体间的信息互联共享机制尚不发达。
针对这些问题,王志贤建议完善立法保障、统一标准规范、加快信息互联共享,培育供应链金融等相关服务创新,加快推动“一单制”“一箱制”高标准高质量发展;以信息流畅通带动物流畅通,促进物流全链条降本提质增效。(来源:中国交通报)
李引泉:构建高效透明信息披露体系,助力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加强政策引导,推动金融机构增加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债券融资等;破解独角兽企业成长瓶颈,需从政策适配性、资本支持体系等多维度发力,构建良好的全链条培育生态……2025年全国两会,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围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热点建言献策。
“投资者是市场之本。在发行上市、市场交易、机构监管等资本市场各环节的制度安排上,要持续加强投资者保护理念,进一步维护证券交易秩序和市场公平。”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招商局资本董事李引泉就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热点话题接受了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
构建透明高效的信息披露体系
资本市场的健康高效运转,离不开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准确披露。李引泉表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既是连接企业与投资者的桥梁,也是维护市场秩序的一项重要制度。
“信息披露是市场定价机制的‘校准器’,企业真实的经营数据能够帮助市场有效定价。信息披露也是投资者权益的‘防护网’,多维度的信息披露监管,能够降低普通投资者的信息甄别成本。因此,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必须是真实、完整、及时的。同时,在穿透式监管下,资本市场交易必须是合法、合规的。”李引泉说。
他表示,对监管部门而言,要深入推动上市公司构建合规、透明、高效的信息披露体系,强化关键信息的可读性,建立内幕信息管理制度,防止内幕交易。对上市公司而言,要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将合规管理、财务控制、运营监督等内控机制嵌入到决策全流程。“企业只有自身根基稳固了,才能过滤各种风险,为资本市场创造更大的价值。”李引泉说。
现在是发展人工智能的绝佳时机
李引泉长期关注香港经济和金融市场。他认为,香港可以作为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在吸引外资“走进来”方面大有作为。“香港具备多重独特优势:第一,香港的司法和监管体系健全且高效,有世界级的金融基础设施;第二,香港是自由贸易港,既受惠于国家战略,又保持与国际规则无缝衔接;第三,在港股市场上市的企业效益较好,特别是不少内地企业有着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
李引泉表示,就香港金融市场而言,科技创新与突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助力企业效益提升,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今年以来,全球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中国科技股价值并寻求科技领域的投资机会。从港股市场看,海外长线资金的投资兴趣提升显而易见。”
在他看来,现在是香港发展人工智能的绝佳时机,市场空间巨大,不可错过:“香港不仅投入了大量资金,而且具备全球性的数据优势,可以开展与国际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借助AI赋能千行百业的趋势,持续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从两方面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李引泉认为,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我国已经形成了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并日益完善。当前需要关注的是,部分企业通过“内卷式”竞争获取了市场地位,却遏制了整体的创新活力。在此情形下,需要政策引导,推动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将资源、要素、技术投入更为重要的领域,从而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在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李引泉认为,在市场准入和融资支持两个方面可以有所作为。
在市场准入方面,推动更多领域向民营企业开放,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让要素资源流动更顺畅。
在融资支持方面,助力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千方百计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加强政策引导,推动金融机构增加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债券融资等。
“金融机构可以结合民营企业的发展特点,进一步畅通信贷、债券、股权等多种融资渠道。希望通过对多种金融服务的深度整合与协同创新,打破传统金融服务的边界,为民营企业提供更精准的综合金融服务。”他说。(来源:上海证券报)
刘彬:向海图强推动创新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在湛全国人大代表热议政府工作报告,畅谈如何在“春天的盛会”擘画的国家战略蓝图中锚定“湛江坐标”,将宏伟蓝图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湛江实践。
“高质量发展依然是今年两会的关键词,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更强。”作为来自港口行业的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刘彬立足本职工作谈新思路。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他指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的竞争。港口作为传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出路在哪里?我认为唯有创新。”
报告提及,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刘彬认为,首先要思维创新、思路创新,先立后破,然后通过最新的前沿技术催生生产作业流程的再造,最后的落脚点、制胜点就是如何顺应和践行国家战略,如何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的商业模式创新和服务能力延伸的产业拓展与创新。
他希望,发挥湛江大港口的优势,支持建设东海岛绿色清洁能源基地,既服务东海岛的产业需求,同时培育湛江绿色清洁产业的发展。(来源:湛江日报)